包裝與社會,包裝與人的關系
包裝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密不可分,經濟的繁榮帶動包裝的進步。包裝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革、生產力的提高等都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有了改善,這些都對包裝的功能和形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促進作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以打擊石器為主要特徵,由於人類受到工具及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他們無法單獨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只能群居洞穴,靠雙手和簡陋的工具以打獵、捕魚和採摘野果為生。他們的生存環境惡劣,食物和飲水對於他們的生存十分重要,於是原始社會人類便用樹葉、果殼、貝類、竹簡、葫蘆等天然材料來盛裝飲水、包裹食物,這就是包裝的最原始形態和作用。
人類經過了漫長的腦與手的進化之後,開始進入有意識的創造性勞動商業最基本的概念源自於早期文明的貿易發展。天然產物的不同利用方式也成為某些區域的特產,而其他的產物則是被特定部落或社群視為產品。不論何種情況,當人類開始在世界各處旅行時,也開始對特定區域的產物產生了需求而高度的文化發展,使得人類逐漸脫離了游牧生活,早期的貨物交換則成了今日的經濟,也就是產品經銷與消費的科學。
中古時期中國、羅馬及中東等地區的商業社會,皆是藉由貨物的運輸買賣以賺取金錢。而當人類開始在世界各處闖盪時,貨物運輸的範圍也逐漸拓展開來,也因為有了長途運輸等因素,包裝顯得越來越重要。
以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為例,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中國與西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開拓架起了中西方的商業交流平臺,包裝也在這些商品交換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唐代,社會發展空前繁榮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此時的包裝在繼承前代各類包裝特色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並呈現出獨有的特點。
如佛教在唐代達到鼎盛,用於佛事用品的包裝用材考究紋飾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風格莊嚴、神秘,在註重功能的前提下,更多闡述了人對神的敬畏和祈求庇佑的心理。唐代造紙術的進一步發展對包裝行業也有了更大的促進作用,紙質的提高和品種的增加使得包裝的形式和檔次提高了很多,紙質包裝多用來包裝茶葉、食品和中藥等。
從中可以知道當時對緊壓茶傳統的包裝方法,其茶葉被緊壓,茶團外用紙包裹,與現在的茶餅包裝基本一致,究其用紙包裹的原因,唐·陸羽《茶經》上說到“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此時茶葉的包裝紙被稱為“茶衫戶”,由此可見紙張作為一種包裝材料在當時已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廣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