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色彩的明度和色相
有彩色表現很復雜,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的顏色多達一千多種,但若要細分差別卻十分困難。因此,色彩學家將色彩的名稱用它的不同屬性來表示,以區別色彩的不同。用“明度”“色相”“純度”三屬性來描述色彩,更準確更真實地概括了色彩。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亮度、深淺程度。談到明度,宜從無彩色入手,因為無彩色只有一維,好辨的多。最亮的是白,最暗的是黑,以及黑白之間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強度的表現。
若按一定的間隔劃分,就構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減灰、白調來調節明暗。
例如,白色顏料屬於反射率相當高的物體在其他顏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供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得越多。相反,黑顏料屬於反射率極低的物體,在其他顏料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就越低。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可以不帶任何色相的特徵而通過黑白灰的關系單獨呈現出來。色相與純度則必須依賴一定的明暗才能顯現,色彩一旦發生,明暗關系就會同時出現,在我們進行一幅素描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把對象的有彩色關系抽象為明暗色調,這就需要有對明暗的敏銳判斷力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調,即紅、黃、藍等幾個色族,這些色族便叫色相色彩像音樂一樣,是一種感覺。
音樂需要依賴音階來保持秩序,而形成一個體系。同樣的,色彩的三屬性就如同音樂中的音階一般,可以利用它們來維持繁多色彩之間的秩序,形成一個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體系。所有的色可排成一環形,這種色相的環狀排列,叫作“色相環”,在進行配色時使用非常方便,可以瞭解兩色彩間有多少間隔。
色相環是怎麽形成的呢?以12色相環為例,色相環由12種基本的顏色組成。首先包含的是色彩三原色( primary colors),即紅、黃、藍。原色混合產生了二次色( secondary colors)用二次色混合,產生了三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