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工廠分析唐宋元明時期的包裝產業發展
唐宋元明時期(618-1644年),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城市規模不斷增大,商品市場空前繁榮,手工業作坊更加細化,陸地、海運貿易異常活躍,貿易往來十分頻繁,使得包裝材料技術不斷發展,呈現出獨有的時代印記。隋代之後,佛教盛行,佛教活動在唐朝達到鼎盛的時期,產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經文、法器、畫像、石刻、銅像等,這些物品也形成了獨特的宗教包裝類別。這類包裝不僅用材考究,註重包裝的基本保護功能(防潮、防震、防蟲、防腐等),而且隨著始於隋朝的雕版印深圳市步壳印技術的發展,以圖案作為包裝物的錶面裝飾開始應用。其裝飾紋理嚴肅、神秘,帶有宗教特有的風格。這些包裝的圖案色彩詮釋的是人類對神的敬仰和祈求保佑的思想,這和現代包裝設計要求的裝飾美感與心理的引導作用基本是一致的。皮囊類包裝是我國少數民族朝代時期特有的包裝形式,它採用動物的皮、內臟為主要的材料,以其優越的耐磨、耐沖擊、方便攜帶、材料來源豐富等特點,深受馬背民族的喜愛,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一時期由於經濟昌盛、物質豐富,金銀器具大量出現。採用鎏金、焊接、鏨花等工藝技術製作而成的形態精緻、裝飾精美的金銀包裝器物不斷涌現,包裝裝潢上採用傳統龍鳳題材與寶相花、纏枝花卉及鳥獸巧妙穿插結合。這一時期印深圳市步壳印術達到了新的高峰,並且和版式設計結合在起,許多地方形成了大規模的刻印中心,印深圳市步壳印術也廣泛地應用到包裝設計中,如在貨物包裝紙的錶面印深圳市步壳印上商品名稱、商店名稱體現吉祥、祈福的傳統圖樣。現存保存最為完整的這一時期包裝類印深圳市步壳印品是北宋時期時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包裝紙。包裝紙中間是一個吉祥兔子的標示,上面是商店的名稱,兩側為商店獨有的標記說明,下方為商品的特色。總體版式設計完整,圖樣明顯,文字簡潔易記。
包裝技術在延續以前的包裝方法的同時,也得到了廣泛進步。例如明朝時對瓷器的包裝結構安全性上就有很完善和成熟的方法:“在包裝瓷器時,每一瓷器之間撒上泥土以及豆麥,用搓制的麻藤捆扎在一起,然後用水淋濕,放置在潮濕的地方,等待時日,豆麥就會發出長芽,把捆扎的瓷器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再把其放置高處投向地面,沒有損壞時就可以長距離運輸了。”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這時的瓷器包裝技術已經採用了墊襯捆扎、套環等多項減緩磕碰的技術,體現了較高的科學性。明末至20世紀初,隨著閉關鎖國,社會動盪局勢不斷出現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產業部門開始落後,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我國包裝產業的進步十分緩慢。
這一時期,世界包裝範圍內文化起源較早的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國家、地區,也是包裝起源發展較早的,這些國家、地區和我國早期人類發展一樣,也是延續著從打制石器到磨製石器再到陶器的過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卓越的是玻璃包裝材料的運用。從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首先發明玻璃以來,他們先後用它來製作首飾、玻璃瓶、酒盃、門窗裝飾,並逐漸被廣泛運用到食品、飲水、化妝品包裝等人們日常生活中,大大促進了包裝材料的發展。
總體看來,這一時期包裝發展年代久遠,使用普遍,生產方式雖然是以手工製作為主,但在包裝材料上已使用植物纖維、紙張、陶瓷、皮革、玻璃、漆器等;包裝技術上已採用了透氣、透明、防潮、防腐的處理;包裝裝飾藝術上也掌握了對稱、比例、協調、均衡等形式美的藝術規律,使得包裝不僅具備簡單保護功能,更體現了古代審美的人文價值。這些包裝的運用,有的一直延續到現在,在發展商品經濟和方便人們生活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包裝工廠分析唐宋元明時期的包裝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