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的其他裝飾材料介紹
材質是book書籍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選擇不同的材質會產生不同的設計效果,進而傳達出不同的書籍內涵。紙張以它本身獨有的自然痕跡,通過纖維的經緯縱橫,色澤的自然細膩,盡情地彰顯著紙張的無比魅力。紙張的美不僅為我們的“書式”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愉悅,同時也使生活在快節奏中的人們放慢了腳步。
如何運用材料語言的設計體現書籍的內涵和精神,這就需要設計師充分瞭解材料的心理特性。不同材質能產生不同的心理特性,例如:木材,來源於大自然,屬於自然材質,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木材紋理和年輪還能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竹藤,給人一種清新、淳樸、典雅的感覺。
金屬,給人時代感強、冰涼、機械的感覺。塑料,給人一種現代、輕盈、時尚、張力、色彩鮮艷的感覺。玻璃,給人易碎、光滑、透明的感覺。織物,給人以富貴、柔軟舊的感覺。皮毛的柔軟、細膩、溫暖,具有強烈的富貴感,女性氣息濃重。設計師應充分理解材質的心理特性,發掘材料的內涵並大膽嘗試和創新,讓材料語言發揮最大的藝術價值隨著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運用到了設計之中,使得書籍所用的材料也呈現出多樣化。
除傳統的紙張之外,木材、竹藤、金屬、塑料、玻璃、織物、皮革、橡膠泥塑等材料也被廣泛運用到設計之中。豐富的材料拓展了書籍設計的表現空間,材料的創造性運用使書籍的形態更加豐富多彩,增強了人們的閱讀欲望。
肌理效果也是材質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不同的質地有不同的物理特徵,這些肌理形態會使人產生多種感覺。肌理可分為自然形態的肌理和人工形態的肌理。自然形態的肌理來自自然的紋理質地,給人以大自然的親近美感。人工形態的肌理通過機器加工產生,如塑料、合成金屬、人造皮革等,或粗糙或光滑,給人以精密、理性、穩定的心理感覺。適當運用肌理效果,在書籍設計中會給閱讀者帶來全新的感受,起到一種特殊的效果。設計師常常抱怨我們的書不如發達國家的漂亮,裝幀材質的落後確實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我國經濟的騰飛極大地促進了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這種促進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裝幀材質的質量與發達國家的水平越來越接近,我們的一些優秀圖書的裝幀材質之精美,甚至贏得西方出版家的稱贊;另方面,裝幀材質的現代化,促進了書籍裝幀設計觀念的升華,我國書籍的裝幀材料越來越講究檔次,講究品位,講究材質的文化內涵。材質已經成為表達書籍裝幀設計創意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物質的不斷豐富,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面貌
書籍設計是一種立體的思考行動。那種以繪畫形式的封面和千篇一律的正文版式為基點的裝幀只是外包裝。書籍設計應包含:書籍形態策劃、信息內容編織、視覺圖文構成、紙張工藝的設定等,是從“皮膚”到“血肉”的三次元的有條理的體現,以往的觀念割裂了外表與內在的呼吸關系。書籍中材質的運用往往是決定整個書籍給人信息表達的基本形態,製作書籍的材料為書籍的使用者提供了第一環境。猶如一道美味在不同的地理環境總是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千差萬別的書籍製作材質,更是會賦予書籍不同凡響的效果
設計師們必須承認材質美,它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並在一般情況下成為構成藝術作品美感的基礎形式。裝幀材質的美,雖然也屬於最初級的審美,但是,同樣也是構成書籍裝幀設計之美的基礎要素之不同材質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觸覺感受,好好地理解材質利用材質,往往能為設計錦上添花馮驥才的《灰空間》一書,設計師設計得非常簡潔,沒有任何插圖,只有左下角書名和作者簽名,但是此書給人的感覺卻很厚重並且高檔。
其關鍵就在封面所用的有肌理的藝術紙張上,感覺空靈卻不單薄試想大片的留白空間,如果運用在普通的銅板紙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當然,相對普通紙材質,它們的成本和便攜性就不夠了,但作為禮品書和發行量較小的書籍完全可以改變書籍的材質。從視覺本身的意識形態改變,突出“書”自己的特性。使視覺思維的直觀認識(視覺生理)與視覺思維的推理認識(視覺心理)獲得高度統一,以滿足人們知識的、想象的、審美的多方面要求。

book的其他裝飾材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