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zhen設計師如何應對客戶的比稿
客戶們大多喜歡比稿。只有滿滿一籮筐的樣稿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花的每分錢都是值得的。所以,設計公司也就投其所好,每到提案的日子就三五成群地跑到客戶那裡,堆滿一桌子的設計方案供其挑選。
這些設計方案千奇百怪、風格各異,或婉約、或簡潔。如果客戶都不喜歡,那就收拾起來,再來一波,就好像皇帝選妃子一樣,總有一款適合你設計師相信,通過這種“狂轟濫炸”的服務,不僅讓客戶覺得自己選擇了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而且也會使客戶有被充分重視的良好心理感覺,設計稿被選中的概率也會更高大多數客戶對於競稿都非常認可,並且欣然接受,享受其中。
更有甚者會心血來潮地進行設計有獎比賽,將競稿範圍擴展到更大的全國、全世界範圍。其實客戶喜歡竟稿是因為不知自己適合什麽,想要多看看多比較;也是因為對設計公司不信任,沒有信心只選用一家設計公司就能圓滿地完成任務。所以,客戶選了很多設計公司來競稿,做彼此的備胎但是這樣的竟稿方式真的好嗎?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對比考試中考生的成績,發現坐在人少的教室里的考生成績要高於坐在人多的教室里的考生成績,並且當考生知道自己與10個人競爭時,其答題速度快於知道自己和100個人競爭時。
這種現象被稱做“N效應”,產生這種效果是因為較少的競爭者會暗示人們成功的概率高,較多的競爭者會讓人們無法感知自己所處的位置,也就對獲得成功失去動力N效應的實驗證明,多的竟爭並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濫用競稿會挫傷參與者的積極性。即使在重量級設計方案的招標中,也不會超過5家參與。例如歷屆奧運會標志的設計工作,雖然很多也是通過招標完成的,但是組委會都會向專業的設計師發出單獨的邀請函,讓其參與競稿,這樣可以大大縮小範圍、提高水平。
現在,各種名目的競稿已經不能激起設計公司的興趣。太多的失敗經歷已經使設計師將競稿列入了黑名單,誰也不希望自己努力完成的設計稿成為有去無回的“飛機稿”。而很少一批心存僥幸的設計師所提供的競稿,含金量也不高。客戶總是想:“1000元的設計費如果能得到10個設計方案,總比得到1個設計方案要強啊!多多益善啊,費用平均下來自己還賺了!所以一定要競稿!”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設計師把1000元的設計能力平均分配到10個設計方案里,每個設計方案其實就值100元,設計師怎麽可能對每個方案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呢?最後無非是客戶與設計師像阿Q似的互相愚弄以滿足心理需求罷了
如果客戶不想通過自己的產品盈利,而只想著從設計費里節省一點小錢,又怎麽可能做出優秀的產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呢?如果設計師只是想在自己的客戶名單里多加一個名字,而不是塑造自己的品牌,又怎麽能做出好的設計呢。

shenzhen設計師如何應對客戶的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