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印深圳市步壳印的形式原理
平面設計致力於視覺溝通的圖形語言,這集中地體現為一種對即時的視覺效應的追求,那釋放信息的形式”無疑是智性和感性的凝結,以圖形刺激觀看者的直覺介入,使其感受設計的意義與旨趣。而設計者則為此苦心孤詣地營造圖形世界,其內容與形式的豐富性自然不言而喻。
研究平面設計的形式原理重點在於學習平面設計中圖形設計的形式與表現圖形的觀感屬性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圖形以其特有的方式將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發展進行記載並使之流傳至今,錯綜復雜的歷史記憶濃縮於簡潔的圖形中。這種世界共通的視覺傳達“語言”不僅能夠直觀地將綜合復雜的信息予以形象的表述,使人易於領會,而且還是人們觀察自然,經過思考、總結經驗及用以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媒介。
圖形是一種視覺語言,有意味的形式是設計作品中敏感和備受關註的視覺中心。圖形視覺傳播既要依靠眼睛,又要借助大腦。我們通過眼睛觀看圖形,直觀地看到周圍環境中的所有物體,再通過大腦對看到的視覺形象進行精神加工。因此,圖形的視覺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從眼睛感覺再到心理感受的觀感過程
(一)可觀之形
所謂圖形,指的就是圖而成形,觀看圖形就是在觀察人為世界。圖形作為人類用各種藝術手段所創造出的視覺形象,它具有視覺認知功能中其他語言無法代替的獨特意義,也具有妙不可言的獨特傳播魅力觀看圖形的第一步是感覺圖形。用眼睛感覺圖形的過程好比攝影的過程,在視覺感受這個層面上,人眼對圖形的精神加工幾乎等於零。
觀看圖形的第二步是選擇圖形。所謂選擇圖形,就是從感覺到的大量圖像中把某個具體形部分隔離出來。選擇是由意識和智力控制的行為選擇圖形要依靠大腦高級功能支持的眼睛的聚焦特性,由於沒有精神的加工,它只是處於對圖形的分類加工程序。面對圖像中形形色色的景物,選擇圖形要比單純的感覺圖形更投入。
(二)可感之形
圖形是可以感受的,這是從更高的認知程度上對一個形象進行精神的加工。傳播圖形信息工作目的不是把某個圖形畫出來、設計出來、傳播出去或是發表那麽容易。而是通過引人註目的圖形,讓受眾深刻記憶並理解其中的含義。
圖形首先是“說明性”的,是為了闡釋某個概念、傳達某種內容,其價值也是通過大量復制的作品在面對相當數量的觀眾並在產生傳播效應之後而得以體現。在今天,信息和娛樂的接受者是通過圖形來引導的,人們在圖形和視覺語言中尋找快捷的信息。沒有強烈的圖形,沒有驚人的內涵,沒有創意,就沒有有效的溝通
人們常把圖形喻為一種“世界語”,因為它不分國家、民族、男女老少、文化深淺、語言異,普遍為人所看懂。究其原因,圖形比文字更形象、更具體、更直接,它無須翻譯,卻能乳“一圖頂萬言”的傳播效能對圖形的感受,既包括以點線、面為要素,以數理邏輯為組織原則的邏構形,又包據動勢感覺、意義、情調或想象力的宣泄為原則的情態構形。這些構形給予“平面”以生機與話力的表現,所以康定斯基說“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盡管這些圖形的創造意圖各有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它們的生命力要借助自然之光,借助設計者的智慧之光,借助受眾的理之光,借助文化的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