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籍印深圳市步壳印的裝訂分析
創新是一種思維模式,它創造的是一種資源,創新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和長期材料的積累。創新並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古為今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突破傳統方式。在概念書籍的裝訂方式上,傳統的裝訂方式也同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中國傳統的裝訂方式還國外傳統的裝訂方式都可以拿到概念書籍設計中來。
線裝是書籍裝訂的一種形式,又稱中裝、本裝、古裝。線裝書籍是中國傳統的書籍的最後書籍形式,又分為平裝和精裝。它的工序繁多,主要工序有開料(裁頁)、折頁(又稱折書)、排書、線訂、印書根等等十幾道工序。線裝書的裝訂打空也很有講究,一般的書籍只有四孔,稱為“四眼裝”,較大的書籍會增加兩空,稱為“六空裝”
。成集的線裝書一般會用書函或書夾包裝,以保護書冊,便於收藏還可以增強書籍的藝術感,動律雖原,原書承載了眾多優良的傳統文化,以至於它本身就成了一種意象。線裝書簡單來說是一本書,但更是一種文物,同時又象徵著身價與學間。再者,線裝書拿在手裡較為輕便,它既可以攤開來讀,又可以捲成一捲握在手裡,工藝精美經典大方、讓人賞心悅目,行走坐卧都可以隨意閱讀,在或思或讀間讓人感覺親切而雅適。
說到底,概念書籍利用線裝這一形式正是看中了線裝書的這些優點,希望人們在書籍形態上獲得一種文化感,一種親切舒適感。例如由著名書籍設計家呂敬人先生設計的《懷珠雅集》,該書線裝的方式為體現濃厚的書捲氣息和中國文化特質發揮了重要作用。書籍強化了書捲的文化氣質,演繹了古典書籍形態的情趣,無可厚非,線裝這一形式的運用在達到作者意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概念書籍設計在利用線裝這一傳統裝訂方式時並非是一味地照搬,而是吸取其精華,再加上其他的創新成分。設計師需要充分利用古籍的視覺元素,同時考慮到當代人的閱讀審美情趣,最終達到古為今用。例如《橋被燒斷了》(wihBridges Burned)這本書,它是研究互動式打印的系列設計之一,它不僅採用了日本刺式裝訂技術,還同時使用了反向法國折疊技術,把故事內容隱藏在了頁面之中,這就要求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撕開書的各個章節才能夠繼續閱讀下去,在把書大卸八塊的同時進行閱讀。
該書的規格為100mx×20mm,小巧輕便,可以輕松握在手中。書籍線裝與手工穿孔的方式給人濃厚的文化氣息與親切貼近感,加之法國的反向折疊技術又給了讀者另一種閱讀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