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深圳市步壳印書籍設計原則2:符合讀者的心理
滿足讀者心理需求
由於讀者群體在文化水平、生活環境、年齡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對書籍的不同的心理需求。概念書籍設計只有充分滿足了大多數讀者的需求,才能算得上成功的設計。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概念書籍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它的閱讀過程,還須考慮到它的運輸和存放給讀者帶來的便利程度,所以,書籍的設計尺寸要有一定的把握,但為了宣傳書籍的鮮明主題,突出其個性,很多書籍打破常規,採用了特殊的版本和造型,對書籍的成本、運輸和存放都沒有帶來太多的不便,反而讓讀者因為擁有了一部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書籍而感到偷悅,
抓住讀者的註意心理
概念書籍在設計過程中常常用強調、重復等藝術手法展現藝術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機結合,調動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引起讀者在閱讀中對書籍內容所表達信息的註意,這種註意的參與,加快了內容的傳播,激發出讀者的閱讀欲望。
以讀者的理解心理為中心的圖
讀者受傳統的對書籍的認識態度和生活的背景影響,不同的讀者對同一信息會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心理是一種主觀反應,讀者從最初認識,到理解,再貫徹到實際閱讀中,這就是書籍設計效果深化和擴大的結果。設計師只有根據讀者對書籍的不同理解,創造出不同的書籍表現形態,做到書籍形態和讀者理解相融洽,才能讓概念書籍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概念書籍和傳統書籍一樣,都有著更好的傳達信息的目的,也就是包豪斯所謂的“設計是為了大眾而進行的活動”。在概念書籍的設計創新中,充分考慮了大眾的真實需求,並逐漸養成一種以讀者為中心的思維意識。
使讀者具備參與意識說同一
讀者從各自的需求出發,接收的同時就是參與,他們的這種行為並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受書籍形態影響的結果。讀者作為書籍的最終受用者,在書中接收信息後又傳播出去,讀者起著雙重角色的作用。他們既是主動的接收者、書籍的服務對象,又是積極的參與者、書籍內容的主人。所以只有註重讀者的參與性,樹立主人翁精神,倡導新的設計觀念,才能最大化地提高讀者的參與意識。
設計師在運用藝術語言與讀者交流的整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設計師蘊藏著審美主體對信息和空間的解釋力量,憑著對藝術語言較深入的研究,依靠審美語言實現達某種既定的意義。設計師為讀者帶來視覺刺激和所要傳遞的知識以改變知識的單向性結構滿足讀者的多向性審美心理需求,改變以往的正常視覺語言,無限地傳遞著知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