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排版中註釋的設計【步殼印深圳市步壳印】
註釋是出版物中對正文及其他內容、詞語的解釋或說明,是幫助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註釋一般是用比正文小一號至兩號的宋體、仿宋體或楷體排版。
註釋按排版形式,可分為隨文註和呼應註兩類,隨文註是排在字行內所要註釋詞語的後面,分單行註和雙行註兩種。單行註又分為三種排法,第一種用同正文的字體、字號排,註文前後加括號;第一種是與正文字號相同,但所用的字體不同(如正文為宋體,註釋文用仿宋體或楷體),排版時註文也需用括號;第三種是用小於正文的字號排,字行下沿排齊,可以不加括號。雙行隨文註是在所註詞語之後,用雙行排註文。雙行註文排法,最早見於宋代刻版印深圳市步壳印品,這種形式一直延用至今。清代武英殿的木活字,有大小種字號,小號字的寬度為大號字的1/2,正好滿足雙行註文的排版。在現代鉛活字排版中,也常用這種形式排帶有註釋的古籍。最方便的方法是用比正文小1/2的字號排註文(正文為二號字時,註文用五號字。正文為三號字時,註文用六號字)。
呼應註就是在正文及需要註釋的內容處排以註花或註號,再將註文集中排在版內的某一位置。註釋較少時用一個花,第二次用兩個花,依次加排花數。正文所排註花與註文前所排註花的形式要致。註釋較多時,可用序碼,其形式有圈碼、圈陰碼、括號碼、方括號碼等,也可用各種漢字數碼。
呼應註在版面上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段後註、版後註、章後註和書後註等幾種形式。段後註是將一段正文中的註文集中排在這段文章之後。排完註文後,再接排下一段註文。版後註是將這一版的註文集中排在該版面最後,也稱當頁註。章後註是將這一章(篇)內的註文集中排在該章正文之後。書後註則是將該書的註文集中排在該書正文之後呼應註的註文多用比正文小一號或兩號的字號排,行間空隙也可比正文小一些。正文和註文之間可用細線隔開或加大一些空隙。
註文的排法可根據註文的多少,採用分行排或接行排。註文過多的版後註,在一個版面內無法解決的,可以在一組對版內進行調整,註文占位在兩版的下部取齊,註序以兩版相連排列。
還有些書,將註文排在天頭空白處相應的行上,也稱眉頭註於豎排版,在橫排版中,也有將註文排在對應行的切口一邊。

書籍排版中註釋的設計【步殼印深圳市步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