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深圳市步壳印書籍設計要給讀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
在琳琅滿目的設計藝術品中,自由空間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人們關心書籍的主要表現內容,但是吸引讀者的還有設計者為讀者創造的書籍絢麗的感受和情感的空間,讀者想象的空間在讀者和設計者之間建立了溝通的橋梁。書籍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要把握書籍的功能和美學的結合,從內容產生的理念結構中,引發出不同的創意,為讀者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
書籍設計留有足夠的空間才會擁有自由,在概念書籍設計過程中,沒有空間的設計是不完美的設計,就像中國畫中的虛空間的應用一樣,空間不僅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還能讓人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我國古代詩句中也會把想象的空間預留出來,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在語言設計中留有充分的自由空間。
人們在閱讀的時候,也喜歡給自己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不望書籍設計者考慮得那麽“周全”,那麽面面俱到,角角落落都是設計者想要表的思想,而讀者成為一個只是被動接收知識的人。人們希望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要得到思想的自由快樂。這種快樂就是書籍設計者給讀者預留出來的空間的滿足感而形成的,讓更多讀者在接收信息時,使自己的思想隨著設計者的思維跳躍,激發內心的情感,使自己的能量得到發揮,創造出屬於讀者自己的奇跡。
概念書籍設計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部分,是人類活動的正常反映。概念書籍設計是人為的活動設計,是信息的體現,傳播的方式是通過人為創造出來的。例如,設計者大膽突破文字形式的信息傳達,將《心靈的記憶》這本書籍設計的靈感,也就是書籍形成的過程中的感受,借用線條的粗細來表現,給自己留有想象空間的同時,也讓廣大讀者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這樣的設計才是有“境界”的設計,此設計簡潔不簡單,而是用簡單的語言留給讀者足夠的空間,讓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稱得上是凝聚了許多思想的完美設計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類書籍的設計也不斷進步已經存在的形式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而發生變化的。
90年代末在中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北京地區書刊設計藝術探索展”的展覽,能夠給人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是展品中很多新的書籍形態,有玻璃、木頭、金屬等書籍的設計,這些書籍的設計都以留有足夠的空間著稱,它們為書籍設計領域吹來了一陣清風。通過這些展覽品,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書籍,也看到了充滿新思想的方式方法,這樣的成就令人欣慰。
書籍設計空間中空間形態的塑造,色彩、畫像的運用都給讀者以直接或間接的示意和思維的引導,使讀者進入書籍中後,親身感受並展開聯想,這是空間藝術造型的表達,而這個讓讀者示意一接受一聯想的過程,就是空間意境的存在起到的作用